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他是意大利人,却成为中国的宫廷画师,侍奉了三代帝王。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清乾隆,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332.5厘米,横232厘米。本幅无作者款印,据作品画风,无疑系郎世宁真笔。
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
本幅系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
但此时画家对传统中国绘画尚处在学习阶段,图中的表现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
作者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轴
清乾隆,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317.5厘米,横190厘米。
款题:“乾隆十四年四月奉宸院卿臣郎世宁恭绘。”下钤“臣郎世宁”白文方印、“恭画”朱文方印。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时年39岁。
此图构思匠心独运,盘膝而坐的乾隆皇帝,虽然形象并不高大威猛,也未居于画面的突出位置,但是,他身后有全图色调最鲜亮的明黄色宝帐作陪衬,宝帐的后边又有全图最高耸的山峦作屏障,加上两边侍从官兵成八字形的分布,从而将本不醒目的乾隆皇帝烘托成全图的中心主体,从而也十分自然地突出了乾隆皇帝不怒自威的皇权地位。
据专家考证,在画上写明郎世宁曾担任“奉宸院卿”官职的仅此一件。这大约是郎世宁参与设计长春园西洋楼建筑时担任的职务。
乾隆皇帝承袭祖制,把骑射尚武奉为“满洲根本”。为了练习骑射技术,从乾隆六年至三十五年(1741-1770年),他几乎每年都要至木兰围场或南苑狩猎。
每次狩猎结束后,侍从们都要把猎物先呈献给他,由他根据每个人捕获猎物的多少、执勤的优劣,分别论功行赏,注册备案,然后他再与侍从们一道分食所获之物。图绘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一行围猎结束后,正等待侍从扒鹿皮、切鹿肉、烩鹿汤、烤鹿肉享受战利品的情景,画面写实而富有生活气息。
《平安春信图》轴
清雍正,郎世宁绘,纸本,设色,纵68.8厘米,横40.8厘米。
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一首:
“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壬寅”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皇帝时年72岁。画幅上方钤“八征耄念之宝”、“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
图绘在青竹、寒梅以及湖石点缀的田园环境中,两位身着汉装的男子正在以梅枝相递送,其典雅高贵的举止与优雅的环境相得益彰,情景交融之中加深了画意。
据乾隆皇帝晚年所题“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而知,此图表现的是乾隆皇帝弘历年轻时的画像。图中唇部无须,脚着红鞋者便应该是十余岁的弘历。作者虽然在画幅上没有落名款,但是据乾隆皇帝的题诗可知,画像当出自郞世宁之手。
郞世宁作为有着深厚素描功底的西洋画家,他在运用西方解剖学将人物五官面部刻画得细腻、清晰,富有立体感的同时,巧妙地吸取了中国传统“写真”画技法,注意减弱西画中的光线亮度,从而避免了中国人所忌讳的阴阳脸的出现,这种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力,得到了清皇室,尤其是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