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对于画风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 仔细看看各美术院校对考卷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要求都是一样的:素描的构图和造型以及深入刻画,色彩的形色体以及构图的完整等等。
现在我们考学的朋友,应该说都是在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还不应该玩风格,搞画面的独创性,而对美术院校的来说,也只是在招收学生而不是招收大师,重视的肯定是学生的美术基础。 我认识的一个考生,非常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曾经反复画一个头骨的各个角度,画了有四十多张,他画画就是很重基础的东西,从构图的完整舒适、到形体的准确把握、对象的深入刻画,思路非常清晰,一点都不夸张买弄。 这个学生最后考学的时候,中央美院的造型考了第三名,色彩考了98分,中国美院考了第九名。 所以我个人认为,所谓院校风格不同给考生带来的不利因素,只是在这个考生玩弄风格的前提下才出现的,如果考生能扎扎实实的练习基本功,并在考试的时候按照考试要求(无非是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刻画深入等等)把自己扎实的基本功通过作品体现到考卷上,我想不会有哪个院校会不认的。
所以处出结论:
1、风格无差异,品质有高低。
绘画是要看水平,不是风格,这是靳老先生的观点,现在,反观我们美术高考,作为一个美术高中生,你有绘画风格吗?什么是风格?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风格,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被学生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九大美院都是什么风格,我要画成什么样的风格才能考上美院,又或者我画成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风格是不是就考不上中央美术学院了。
美院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风格。考学阶段常常有学生被误导,他是什么样的风格才考上中国美院的,什么样的风格才考上中央美院的......,根本就没有看作品本身,只是去看一些外在的形式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面去理解这张作品本身,绘画,没有捷径,美术高考,也没有投机取巧。
生动。美术学院在阅卷的过程中较忌讳概念的画面。相当一部分考生平时写生较少,为了应付各省统考及部分校考,反复练习及套背几张模板,导致自身缺乏对对象的感受力和理解,而是把平时默写的记忆套背在写生中,画的完全不是对象,而这一类试卷必定不会拿好成绩更何况高分。
对象的相貌特征、神情、质感、色素的准确表达都来自对对象的感性体验,在绘画的过程中保持这份新鲜感,而这份新鲜感就是画面“生动”的体现。
整体。素描不仅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美术教育的根本与核心。美院的测试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是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的作画势必会关注细节。但是绘画过程是有时间性的,如果没有“整体”的意识,就会出现:比例失调、动态僵硬、碎、花等问题。整体观察一定是配合绘画步骤的。如果是素描全身像,开始作画前就要仔细布局好整体作画思路,在一开始就要确定对象头、胸腔、臀和四肢所形成的动态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形的基本特征而不是细微特征。在局部刻画和深入刻画时一定要经常退远看,只有不断地关注画面的全貌,才能协调好所有局部的相互关系。
结构。考生不仅要有观察对象的能力,也要对对象的结构有基本的认识。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就只会抄对象的色素和明暗。明暗是形体结构发生变化后的结果,不了解结构这个原因而去抄明暗这个结果是永远抄不准的。艺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是帮助我们理解看到的现象,而不是把对象画成解剖学知识。由于写实素描中的造型语言是用来描述对象个体特征和形体结构空间等内容的,所以在绘画过程中我们要用各种绘画痕迹来精准地表述这些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少画我们看到的,多画我们理解的:通过学习和研究让我们看到的,成为我们理解的。
组织。很多考生在绘画过程中都缺少对于画面的观察和判断。不少考生不能判断一张画什么时候算画完、画好,也不能很好地判断绘画过程中该保留哪些和该深入哪些部分,只是机械地抄袭对象的表象,缺乏对画面的观察和判断。而有画面组织能力的考生,是清楚自己绘画过程中各阶段的行为的,并且对自己的画面进行取舍、先后、主次的安排和处理。
上述这些总结,不是主张抹杀学美术的朋友们的个人风格的表现,只是说:在我们这个学习的阶段,基础的东西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你感觉个人风格有利于你的画面的表现,那也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走了歪路,考卷上的东西就看基础,如果你把石膏像的形体把握的非常准确、构图完整、刻画细致深入、画的不油不腻, 那你就是高分,至于你这张画是如何表现的,是长线还是短线,是直线还是弯线,是擦的还是抹的还是舔的,应该不会有老师追究的。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