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自素描界定以来,在中国各高等美院基本上形成了概念。几乎各个专业(包括设计类)都将素描作为基础训练课。作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必然成为进入美术院校其中最重要的和高低技巧评判的“标准尺”,以及被看成美术创作最为基础的“沉重砖”。
这么多年来,美术学院中的素描教学与实践成为必修的主课,成果是显见的,矛盾也是存在的。潘天寿曾指出中国画系画西洋素描作为基础训练作用不大,他在1962年写的一篇《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一文中特别谈到:“学西洋素描,油画系这样的训练是好的,中国画系这样画,我不敢说绝无好处.但是作用不大.费时太多,我表示反对。”这仅仅是指国画专业的矛盾问题,对于其他专业,如设计类专业是否也存在一些类似的矛盾和不合理的问题呢?在各专业中写生系统的素描课程安排和训练,无论争论有无结果,是否有利有弊,而此系统的素描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写实摹仿为技巧至上为主导而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约五六十年代前后,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从所看到的相关习作与文献中,可以明显看出西式写生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契氏”体系在中国美术院校的统治地位,这其中与学院中大部分留苏派的教师有关,他们将留学时所学的科学性与优秀的绘画方式与教学方式纳入我们的教学中,正好吻合我们的国情,高超的模仿技巧与科学的教学方式深受学艺者的欢迎,从当时的优秀素描作品中看出,确实有让人无法回避的高技巧,用当时人的说法是“画得响当当。”学院中对学生的评分标准自然是可想而知了。而当时素描画得响当当的人,如今也确实在中国美术界中,有的真是“响当当”。
1977年,艺术院校恢复招生,学校中的素描基本是“契氏”体系的教学方式。到了1980年前后,素描教学开始有了许多的说法与实践,当时提出的有:线面结合画法,意象素描,似乎特指国画系的训练方法,结构画法特指版画系的训练方法,光影和体面画法则成为油画系的训练方法.作为绘画类别的几大系似乎有了某些固定模式和套路,其实无论说法有多少,办法有多少,整个还是写生技巧性模式的系统,而其中所指出的问题就是素描如何与本专业的衔接与调合。
1985年前后,美术创作“新思潮”的涌起,美院中的素描教学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影响。当时曾出现一本《向大师学习》的素描书,对学生们的影响甚大,于是课堂上有了世界大师的影子,但问题也出现了,有的大师的素描仅仅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把它纳入几周长期作业的训练中,完全不能进行,因此老师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出现了错位,在当时,丸木位里、赤松俊子的素描风格影响甚远,马蒂斯、毕加索、席勒、克里姆特、莫迪尼亚尼的素描造型也影响了许多的人。
1990年后,中央美院教师王华祥的《将错就错》的素描实践与教学是最具影响力的,从其写实素描的“局部完成法”和表现素描的“将错就错”的实践,就已脱离了传统科学方法和训练.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学院中的传统素描体系的精华方式则是整体入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进行比较来完成对物象的把握,而王华祥的局部完成法则是大胆地放弃比较,让实践者的整体感觉摆脱“现实”的束缚,用王华祥的话来说:“应该放弃一切知识,包括解剖透视知识的时候,他们就把一切知识用上了。”以传统观念的写实素描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出和改正学生在写生中的错误。
因此,学生最担心的就是怕画错.而“将错就错”的实践则主张了“认认真真的作画,速度要慢,别故意变形,错的要力不从心”。“被动”地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主动”地加以整理。这套教学方法虽有新思路,算是写生系统的素描教学与实践中有生气的办法。但只是局限在眼和手的训练技巧方面。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