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月份牌海报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于中国上海的时代产物。昔日十里洋场的上海成了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购物天堂,而各商家为了自身的商业竞争都不遗余力的进行形象宜传、广告促销等手段。商业美术在如此强大的商业冲击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美术方式,也接受了西方国家的美术形式,于是“月份牌海报画”这个形式就应运而生。
一、中国的土壤孕育了月份牌海报画
月份牌海报画最初出现在上海。自上海开埠之后,洋人的商品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起先洋烟等产品印刷的都是西洋画片,没有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此后洋人改用了中国传统国画、水板年画来进行宣传并且加上广告赠送给客户,立刻受到欢迎。为了更好地吸引人们购买,洋商就在产品中附送带有广告的月份牌海报画。早期的月份牌海报画继承了中国传统年画的样式,除了有人物的插画、广告、商晶、公司号外,还有具有生活实用性功能的部分——年历。
传统美术形式对中国人来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这就决定了月份牌海报画的起源根植于这种形式,这个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本土文化的影响,所以中国出现了特有的月份牌海报画。月份牌海报画之所以首先出现在上海,是上海有容乃大的特质决定的,中西美术在这里很好的结合了。港口城市的上海,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对中国有很强的影响力,外来事物只要一经上海传入,随后就会流传到整个中国、月份牌海报画也正是借助这种影响力,在20世纪流传开来。
二、题材上与中国传统美术的渊源
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一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是由历代民间匠师不断创造并日臻完善的一种民同艺术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它虽“未必是真正生产者的艺术,但和高等有闲者的对立是无疑的”。月份牌海报画的题材与具有“乡土味”的年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年画是为了适应传年的风俗而产生的民间艺术,那自然少不了宗教或喜庆题材。如隆庆元年的《寿星图》托名浙派画家蒋三松笔,形象古朴,设色艳丽;万历年的《八仙祝寿图》周围点缀寿字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吴伟的《南极吉祥》、《方期、钟离、铁拐七寿鹿》等。月份牌海报画此类题材有:中国克富烟草广告的《八仙图》、启东烟草广告的《观音图》、周慕桥为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广告的《七仙女图》等。风景与花鸟题材在年画中是常见的。风景年画表现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如《西湖十景》、《姑苏报恩进香》等;花鸟则通过形象和寓意谐音等手法表现美好的生活理想,邮《鹏上梅稍》、《丹凤朝阳》等。此类题材在月份牌海报画中属说不多,但还是有,如赵藕生绘制的风景水彩画《巫峡晓云图》、《闽江远眺图》;徐青在1924年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创作的《虎丘图》;徐青《法宝祥光图》等。
戏曲故事题材在年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不同于一般历史画和小说戏曲绣像插画,更适合群众的娱乐要求,更多地融入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审美判断。月份牌海报画也抓住了这个题材,绘制了很多佳作。如表现忠学节义的《戏彩娱亲图》、《关公明义》、《苏武牧羊图》、《木兰荣归图》、《昭君出塞图》、《句践之耻图》、《孔融让梨图》、《二十四孝全图》;传奇佳话题材有杭稚英创作的四美图(《穷塞秋声图》、《陈檀腻夜图》、《溪清影丽图》、《宫华竞艳图》)、《三娘教子图》、《三笑姻缘图》、《唐伯虎点秋香图》、《霸王别姬图》、《吕布戏貂禅图》、金梅生的《昌布戏貂禅图》等;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有周桥为英美公司制作的《元春省亲图》、杭稚英的《贾宝玉和休黛玉图》、《西游记·女儿国图》,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晴笑撕扇图》,金梅生为样茂白蜜肥皂所提的广告《西厢记图》,另外还有《黛玉葬花图》、《密行图》、《孙悟空打闹天宫图》等;其他还有以娃娃为主的趣味性题材,有启东烟草广告中具有趣味性的《村童用学图》等。
美女题材在民间年画中也较为常见,除古装人物外,时装仕女也占相当比重。以女性人物为主的图像,是月份牌海报画的主流,前三类题材在所有留存下来的月份牌海报面中,仅占两成多,而女性人物题材所占的比例高达七成多。月份牌海报画也因此而有“月份牌美女画”之称。“仕女”原指贵族妇女,但是后来仕女渐渐成为佳人美女的代名词,而非贵族。仕女人物图像源起于中国秦朝时期,当时有许多面师用妇女作为描绘的主题,而这些绘画也奠定了汉期仕女绘画的基础。仕女画在各个朝代各有其发展与特色,然而与月份牌海报画中的人物图像最有密切关系的是清朝的仕女画。清朝不光在宫廷画家中名手如云,并且在民间的专业仕女画的画家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这些仕女画的画家,有着相当程度的肖像写实的本领。此时期的仕女画与人物肖像写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晚清社会对仕女画情有独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月份牌海报画图像中,以女性图像占了大多数。
随后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增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并且提升了妇女的地位,社会风气开化,有关女性的传统观念得到了更新,女性形象在月份牌海报画中突破了女性消费品领域。时髦美女在报纸广告等其他新闻媒介中也频频亮相,成了社会的一种象征。在多变的社会时尚之中,美女形象却是永恒的主题。
20年代末,身穿倒大袖旗袍的清纯女学生,可说是时髦中的佼佼者。30年代月份牌海报画创作盛期,当时的电影红星如胡蝶、阮玲玉、黎灼灼等都被作为模特走入月份牌画中。全新包装的时装美女,使看惯《点石斋画报》“海上百艳图”中都市仕女的平常百姓,为之耳目一新。月份牌海报画中的美女非常的迎合大众的口味。她们穿的是最流行的时装,用的是最新潮的物品:电话、钢琴、唱片……·有最时髦的消遣:打高尔夫球、骑马、游泳、航空…··所以她们成为了当时都市女性的时髦代表。
三、绘画技巧上与中国传统美术的渊源
周慕桥是最早从事月份牌海报画的画家,他主张把中国古画用石印复制再用到宣传商品上。他早年绘制的“月份牌海报画”中仍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偏重描绘古装仕女。他还绘制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系列绘画,获得很大的成功。早期丁云先的“月份牌海报画”也是以国画为主。另外还有胡伯翔,主张艺术贵在创新及独特的风格,他在深厚的国画功底上又融会贯通了西洋的艺术,在月份牌海报画的创作中,很少采用擦笔水彩画法,而是用水彩层层上色。其作品风格细致秀丽,笔触圆润浑厚,用色柔和亮丽,背景还经常出现中国画特色的留白。
郑曼陀在传统中国绘画风格基础上创造了擦笔水彩画法。他本人善于传统工笔画法,又学习了西方水彩画法,掌握了擦炭画照相技术,此技术是将肖像摄影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写真”结合起来。擦笔水彩画法是在“月份牌海报画”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其根源还是在中国画,与中国画无法分割。运用此种技法的还有金梅生、杭稚英、金雪尘、李慕白等月份牌画家。
西方画透视法中有一个称为光影透视法,根据物体受光的明暗阴阳,烘染出立体空间。光对于西洋画来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暗对比对创造视觉空间和立体感是特别有效的方法。而对于中国画来说,则是采取散点透视、平光手法,也就是说在中国画中视线是流动的,不是固定在一处不变的,光线的感觉就是无单边光源、光线或光束等,即光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在绘画上表现出来的是无影的特点。在月份牌海报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人物都是没有阴影的,只有少数的人物图像会有侧光表现。
月份牌海报画是基于中国传统美术基础上开出的一朵奇葩,虽然存在的年限有限但影响甚远。只有中国的美术形式才能孕育出月份牌海报画这种形式,月份牌海报画也只有在中国的土壤上才能如此绚丽。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