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中国绘画色彩讲究的是主观因素,讲究淡雅,意境,西方绘画色彩的是理性的,客观的。较多写实,又抒发情感的,绘画的颜料等工具差别很大,表达色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绘画在用色的观念上很大程度受到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影响。中国画家认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色乃是一切颜色之母。老子认为“色可乱心”,“五色令人目盲”,变幻不定的众多色彩是无常的表面现象,使人沉迷而妨碍对本体——“道”的认识。
因此,中国画家一般对五彩缤纷的颜色是敬而远之的。以墨为主,墨虽然也分五色,但它毕竟是在同一种颜色里的变化,和西方通过五彩缤纷的色彩来塑造形象不同,其画面的冲击力度自然要差些,但中国画有自身理念和技法,有自已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内涵。尽管在视觉冲击力上不如西方,但其自身的优势并不在这上面,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虚静之美,通过这种虚静之美而展示自己的精神境界。
西方绘画历来重视光对色彩的影响,自从印象派将外光引进绘画之后,光在绘画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雷诺阿的作品中,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芒,使我们的灵魂也融入了一片光的幻境之中。李可染将光引入了中国绘画中,他借鉴西方绘画中素描上的逆光效果,表现山的前后空间关系。这一开创性的突破为以后中国绘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自嘲是“好色之徒”的林风眠常借浓重的色彩来表现艳丽的题材。彩色落在生宣纸上,立刻溶化,淡化,故一般传统水墨设色多为浅降,而林风眠则追求浓郁,经常采用水粉厚抹,色中掺墨,墨底上压色或同时在背面加托重色,竭力使鲜艳华丽之色彩渗透入流动性极强的生宣纸上而保持厚实感。“其色汲取印象派之后色彩的冷暖转折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民间大红大绿的直观效果,融丰富与天真浪漫,严格推敲于信手涂抹”。林风眠融合中西开创性的实践,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西画家对“色”的理解和运用是不同的,但都是通过主观性用“色”来传达画家的精神,这一方面却是相同的。
而西方绘画色彩使用上分几个过程:
1、在古希腊时期,这时期对形的重视显然超过对色彩的重视,这与古希腊哲学重视通过“数”来理解世界的观念不无关系。“美就是数与数之间和谐的关系”。因此,人们总结全众多的有关形体比例美的规律,比如黄金分割比,三停五眼等等。“形直接与构成世界本质的数相连,而色只是外表变化的影子”。对关心如何才能塑造出彰显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的希腊艺术家来说,过多的色彩显然不利于“本质”的清晰化。因此古希腊时期的绘画色彩以自然物质的原色为主。
2、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西方绘画是以表现再现化为其基本原则,因而使绘画在反映现实美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此种偏于反映客体对象的美学思潮,给予整个西方古代以至近代审美艺术以强有力的影响。这一时期一般重视色彩与逼真效果,由于它也受古代和谐美理想的影响,使得这种倾向对客体对象的反映并没有导致绝对化。朗吉努斯认为,艺术一方面要忠实于客观现实,合乎 “习惯”;一方面又要再现作者的灵魂和人格;一方面靠摹仿源于生活的范本给人以认识;一方面要靠表现主体美好的心灵和伟大的人格,给人以感染。在这种美学倾向影响下,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的众多杰作。
3、而后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使越来越多的画家借助色块线条去直接表现主观的情感。因此,在 l9世纪 60年代以后,西方画坛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其特点是极力反对传统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那种观察事物的方式,不主张再现事物的全貌,也不关心再现是否忠实于客体物象。而是主张按照画家某一时刻对客体物象的主观印象,对现实的客体物象作出简化处理及主观性再现。在印象派绘画者看来 ,客观世界给人的印象,在不同时刻是极为不同的,如果依照传统现实主义绘画那样,抽取所谓最本质的和最永恒的东西 ,就会使世界变得僵化,因此,画家应该去描绘主体对客观世界之某一时刻的印象。根据这种美学思想 ,许多画家便去现场写生,从中捕捉客观物象在某一时刻的存在形态,有意打乱和取消写生对象的轮廓,不做深入细致的描绘,而是尽力追求光的闪烁和色彩的变化,从而使画面富于动态,突出了主观印象的真,而不是客观物象实体的真。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