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水彩画,这一起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独特的引入与影响之旅。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水彩画技法逐渐传入中国。它以其独特的色彩表现力和灵活多变的绘画方式,迅速吸引了众多中国艺术家的目光。
在中国,水彩画经历了从初期的模仿学习到后来的本土化创新的过程。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如何将西方的水彩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风格。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融,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水彩画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在专业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水彩画的引入与影响,不仅见证了中国艺术的开放与包容,也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
作者:董克诚
1.西洋画之摇篮--土山湾画馆
1843年上海开办商埠之后,从此外国教会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自由,他们为了扩大宗教宣传,办起各类学校和工艺场所,"土山湾画馆"就是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于19世纪中叶开办的,画馆是土山湾工艺场的一部分,工场制作圣像、雕塑等宗教工艺品,画馆则专门培训绘画人才,可以说是在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传播西洋画的场所。画馆由法籍教士传授擦笔炭画、水彩画、油画等,这个画馆存在了80年左右,据1907年画馆出版的《绘事浅说》、《铅笔习画帖》等教材来看,教学程序严格,课堂作业以临摹范本为主。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文化性质,但对中国的西画教育起到了启蒙作用,是有所贡献的,徐悲鸿在《新艺术的回顾与瞻望》一文中,称土山湾画馆为"西洋艺术的摇篮","对中西文化沟通……曾有极珍贵的贡献"。土山湾画馆曾培育了中国最初的研究西洋绘画的人才,如著名画家徐泳青、周湘、丁悚、张充仁、杭穉英等,他们都是画馆的学生或与画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学有所成之后又开办自己的画室,其中很多人成为我国水彩画最早的开拓者。
2.几位早期传播水彩画的先驱
周湘(1871--1933)青年时期曾在土山湾画馆学习过,1898年去过日本和法国,回国后创办“上海油画馆”,是一个极小规模的绘画传习所,但培养学生众多。当时所画的水彩画是“中西合壁”,以中国画的方式为主导,不同于后来水彩画的特点。他曾出版过《水彩画二十四孝》图册,我国最早的西画家刘海粟、乌始光、丁悚、陈抱一等都曾在他的画馆里学习过。
徐泳青(1880--1953)在土山湾画馆学习期间,受教于刘德斋修士(刘德斋以水彩风景画著称),徐泳青的绘画吸收西洋绘画的经验,又与任伯年、吴昌硕交往甚密,因而对中国绘画和西洋水彩画都有较深的理解,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家中有较高成就的画家之一。曾与张聿光、周湘、丁悚等人组织"加西法画室",研究和推广水彩画,在上海享有一定盛誉,后又独立开设"水彩画馆"专门教授水彩画。
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1887年到美国后又转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为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绘画者,1905年从师美国著名画家威廉·梅里特·蔡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学画,1905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卖画及奖金所得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6年入美国绘画研究院,1930年起移居香港。1950年回到广州后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他对早期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虽然影响不大,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1980年出版《李铁夫画集》,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他用宣纸、水彩颜料画的《四川峨嵋》(1947年 57cm×38cm)等作品,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融入水彩画中。在他的另一些水彩画中,也可以看出早期受约翰·辛格·萨金特(J·S·Sargent)熏陶的潇洒明丽、激情奔放的特点。
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0年曾与常熟乌目山僧(宗仰)、德清、汤达迟以及上海的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并出版画报。1905年秋东渡日本,次年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从师留法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研究戏剧……他留日期间曾撰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1910年回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1912年至1915年曾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为国内一个创举。他的水彩画传世之作品《山茶花》(1905年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画韵味。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为弘一法师,晚年号晚晴老。
王济远(1893--1975)原籍安徽,中国现代美术界很少人知道,也很少提到这位对中国早期水彩画的传播有一定贡献的水彩画家。王济远1912年毕业于江苏高等师范学校,后靠勤奋自学而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名的油画家、水彩画家,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和教务长,长达12年之久;1919年参加上海早期的西画社团"天马会";1927年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数次赴日考察;1941年去美国,1973年返回台湾定居,深居简出;1975年病逝于美国。
王济远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30年代曾出版过《王济远画集》和《水彩画临本》,对当时的水彩画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康熙年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华,任清宫廷画师,他将西洋画画法融入中国画中,形成一种新的写实风格,在当时画坛影响很大。中国花鸟画家,汲取其精华,创立了新的画派,天津的刘奎龄在禽鸟与走兽方面的新的成就,就是借鉴西洋绘画(包括西洋水彩画)的结果。中国岭南派的创立与革新,均与此不无关系。这些借鉴都对西洋水彩画在中国广为流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末民初,我国国民教育受到西欧和东洋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的官办学堂中,采用了新的学制、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在教科书中水彩画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水彩画家衡平编写了各类学校使用的水彩画教科书,对普及水彩画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衡平的引导和教育下,培养出一批有成就的水彩画家,如吴承露、邓海帆、崔家声等。
作者:李叔同
作者:简忠威(台)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