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首先,有太多的素描理论、视频、范画或“秘笈”。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课堂作业时,恐惧或想要避开的是我们谈论它们时还能谈些什么。评论家郭晓彦参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议素描:如果说“艺术”是某些艺术史叙事的产物或结论,那么,素描则几乎处于这个系统之外,或者说,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系统。
附中的素描训练就应该处于这样的“另一个系统”之中。并且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指向性一直很明确。在这种明确之下,更客观的谈一谈这样一些作品也相对减少心理负担。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作为素描学习的参照物,它们稳定、简易,适合青少年以此进入绘画。特别是这些从每个班级里挑选出来的优秀作业,我们既能够从中找出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的能力显现,也能略带挑剔的了解他们的欠缺。但我们也开始审慎的不再通过一张作业来推测这些作者未来艺术生命的走向。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当作同学们在这个阶段的轨迹记录。
在AI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一个想法或一个创意能即时呈现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强调素描作为一个手工操作的方式其存在的重要性。即当某件事物的实现过程被压缩之后我们的体验或情感必然会削减和亏空。所以素描或更多类似离开智能技术依然存在的事物必须有它们的价值。特别是它们对于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探索欲强烈,思想活跃敏锐,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他们更加难以坐下来踏踏实实地解决素描的一些基础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对所观形体深准确刻的认知,缺乏必要的技法训练进而提高审美,他们的造型能力很难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以此为依据,附中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更内在的本质开始显现出来。
我们要使学生学生们克服课堂上的敷衍随意,要按部就班的解决每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然后深刻地掌握造型规律,养成受益终身的作画习惯。这对学生今后创作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并且通过这些作业我们也看到,它们共同的优点即不是被动与浮浅地模拟抄袭对象,不是盲目的处理黑白色调,不是机械的描摹每一条边线。甚至有些作业让我们感慨它的“完美”。它们也在某个侧面验证了安格尔讲的:“素描是绘画艺术的雏形,素描有面的全局,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罗万象的。”适逢鲁美附中建校70周年,我们也以此次展览为起点,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在这个“艺术家的摇篮”里被爱,被包容,绽放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