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素描写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最基本的造型能力的基础手段。它不仅训练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一套正确的观察方式及作画方法。如何看就会决定了如何画。手上的铅笔永远是受控于双眼的感受和大脑的思考。所以正确的观察方式与作画步骤对考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整体观察比较、整体表现、整体深入、整体调整、整体协调这样的一种观念和工作习惯。整体,是素描的最高准则,也是艺术美感的最高准则。对于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他观察物象通常是散乱而无序的,逐个看完物象的每一局部是普通人的一般观察方式,而画家的双眼对物象的感觉则是着眼于它的整体,把握整体中的王次关系、大小的对比、节奏层次等,所以他会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视觉美感。
素描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可概括地归纳为:整体入手----深入刻画----整体调整。具体而言,它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步 整体抓形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应首先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观察,把握这个对象的精神气质及情绪特征,看它是何种动势,头部仰、俯或前倾角度怎样,头、颈、胸三段关系的穿插有何具体扭动特点,人物面部神情是何种情绪状态,这些因素对后一阶段的作画非常重要。我们要牢记并加深这种认识和感受并贯穿于作画的始终。有了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之后,接下来就是确立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在画面构图过程中,整体物象在画面中要饱满适中,避免画得过小或过大。画人物或石膏像时,人物的视线前方空间应略宽一些。在确立对象的位置时,应重点确定人物的动势线,找准头与颈、胸的穿插关系,从这些大的因素入手容易画准对象的形态特征。起稿阶段,应多用长直线轻轻地勾出轮廓位置,找出大体的比例关系。在人物写生中,要善于通过鼻子的垂直线来把握人物头部的动势。通过鼻子的垂直线,使脸部形成左右对称两部分,这条直线穿过双眉、双眼、鼻梁、嘴这四个对称点,它们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不变的。因为人的鼻子与头部是固定不变的,头部的各种仰、俯、左右倾斜,均会在鼻子的倾斜中有所体现。
在确立大的形体比例时,应把复杂的细节概括地去看,归纳成大的几何形体。逐步定位出具体的形体,同时还可用“空间形”的方法来校正对象的比例关系。例如:画鼻子时不仅仅根据鼻子的长、宽、高来比较,而且从鼻子形体的外部空间形来校正,从眼睑到脸颊至上嘴唇外缘这块空间形来反观鼻子的比例关系。以此印证这块空间形的比例是否与对象一致。内轮廓、外轮廓同时看、同时找,这些方法都会使我们较容易的画准对象。
第二步 表现大的体面关系
从结构转折关系人手,从明暗两大面的交接线开始,整体的铺出大的明暗关系,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过程中,对体块、明暗应做大的比较和归纳,通俗的说,就是进行一次“排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哪一部分体现转折明暗对比最强烈,哪些部分次之,依此类推,将整体对象的大块结构转折和明暗对比的强弱节奏进行一次梳理。拉出1、2、3、4、5……的明暗对比级差。确立并牢记这种节奏差异,在此后不断深入表现和塑造对象的过程中,始终按这种次序关系来表现。这样会帮助我们在深入表现物象的细微变化层次时,始终控制住整体结构明暗的对比节奏,避免画得层次雷同,以至没有主次强弱差别,导致画灰、画僵、画花等毛病的出现。
另外,还要提醒考生注意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铺大明暗表现物象的体积和空间感时,应理解并认识到,物象的明暗是在结构转折和起伏的光线作用下形成的。画明暗体面时,应时刻结合结构关系来表现,不能单纯的去画明暗的深浅。
第三步 深入具体的表现对象
在大的体面、形块层次及空间的表现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对中间面、亮面的结构、层次用比较、“排队”的办法作深入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工作比较复杂和艰苦,我们不仅要把握暗面大层次的节奏差异,同时要把握中间层次和亮部层次之间的明暗区别,最后还要将三大层次作相互比较,在深入阶段,只有看得出细微差异,才能表现出更多的层次变化。深入表现对我们的眼睛和手的表现能力提出了高难度要求,因而,这种学习和磨炼对我们的造型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步 整体调整阶段
整体调整的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细节服从全局。这个阶段须要静下心来,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调整。因为在长时间的深入表现中,可能淡化或忽略了大的形块、结构关系以及人物的基本特征。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认真检查:人物(石膏像)的比例、结构是否准确,五官特征是否鲜明,体面、层次是否拉开,质感和空间感表现得如何,有否碎、灰、浮、僵、平的现象存在。对上述要点作了全面地检查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概括、加强和减弱的方法,削弱零碎、“抢眼”的细节和不必要的、非本质的因素,突出重点,使形体、结构准确生动,达到完整统一的效果。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