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色彩秩序指的是把颜色有条理、有组织地安排在画面上以求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色彩关系。艺术家主要研究的是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组织关系,如色相关系、纯度关系、明度关系、面积关系等,好的色彩关系应该像一个大家庭,单独色块是家庭成员,他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又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成员与家庭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色彩秩序的建立还需要遵从两种规律,一是自然规律,二是艺术规律。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的是客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如一壑一丘的千变万化、沧海桑田的日月更迭,自然规律是建立色彩秩序的基础和源泉。艺术规律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产生的审美认识,通过艺术实践带给观者美的想象和体验,是建立色彩秩序的精神依据。
物理学中,光波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区别。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越长,颜色越偏向橙红色,会引起扩张性反应;波长越短,颜色越偏向蓝紫色,会引起收缩性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本身无所谓冷暖,冷暖的发生是人与色彩之间产生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如:红色令人联想到太阳、火焰,于是便产生温暖、喜庆的情感;蓝色令人联想到海洋、冰川,会使人产生冷谈、理智的情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感经验,人们把色彩和温度联系起来。色彩的冷暖还受到光照和环境的影响,冷暖对比可以提供远近感的因素,是风景油画中表现造型和透视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描绘对象时,一定要善于观察和表现色彩的冷暖关系,用色彩的冷暖营造画面的空间氛围。
色彩的冷暖对比在画家杨鸣山的笔下有别样韵味,阿恩海姆曾经写道:那落日的余辉以及地中海碧蓝的色彩所传达的表现性,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都望尘莫及的。在《宁静的余晖》(图 2.1)中,天空被日落染上橘红,水天相接的背光处散发着蓝紫味道,这是画面中冷暖对比最强烈的地方,但这种对比并没有抢夺观者视线,它还统一在画面整体的暖色调中,冷暖关系处理的非常舒服,用水岸线的冷色衬托着日落阳光的温暖。这幅作品的主体是棵树丛,左侧稀薄的树叶透着日落的红光,紧接着浓密的树叶被刻画成深绿色,用冷暖关系塑造树丛的体积感和层次感,色彩衔接的十分自然,给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水面的冷暖变化将画面空间推的很远,在这样小尺幅的画面中感受到了海阔天高的意境,从远处橙黄到近处淡紫的渐变,表现出水面渐行渐远的距离。近处草地的颜色整体上呈黄色调,但由于树的投影和小草的遮挡,黄色里泛着点点橘红和绿灰,给草地增加了透气感。画家将色彩的冷暖对比与自然现象结合的十分巧妙,用冷暖去表达空间,用色彩去塑造形体,显示出画家卓越的观察能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用色彩冷暖把握画面秩序,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图 2.1 杨鸣山《宁静的余晖》18.5×27cm 1980 年左右
《暮色》(图 2.2)这幅作品是我在内蒙的旅途中所作。初到这里,开阔的视野让我心情变的舒畅,同时也被眼前的景色打动。辽阔的景致使我的眼睛能望到很远的地方:漫无边际的草场、丰收过的田地、苍劲的树木和悠悠的风车,自然的丰富使我目不暇接。作画时,太阳已经隐入山间,阳光不再耀眼但未完全褪色,天空中泛着淡淡的粉,不知何时,群山上的云气变成了紫色,彼时的自然就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在这幅作品中借鉴了杨鸣山对色彩冷暖对比的把握,从整体上看颜色不多, 大致可以分为草场的黄绿,远山和天空的粉紫,色彩的冷暖关系主要体现在微差。自然中的草场形色丰富,有干枯泛黄的草、稀疏裸露土地的草、还有鲜嫩的草, 为了体现一望无际的视觉效果,我将草场的颜色统一在黄绿色调里,前景的草地中点缀着几笔鲜艳的黄色,远处的草场用了偏冷的青色,使草场的变化尽可能真实生动。画面中,远处山峰与云层的冷暖对比会更微妙一些,低矮的云层穿梭在山锋之间,色彩的冷暖与空间交织在一起有种亦真亦幻、含而不露的美。
图 2.2 偏琳婉《暮色》14.7×24.6cm 2022 年
未完待续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