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评论、点赞,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
铅笔尖与纸面相触的瞬间,便注定了这场与建筑的对话充满温度。起笔时的轻扫如微风拂过檐角,在纸面留下浅淡的轮廓,如同给建筑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隐约可见其高低错落的形态。转折处的顿挫则带着筋骨,在梁柱衔接的节点加重笔触,让混凝土的坚硬与砖石的厚重透过线条扑面而来。老教堂的尖顶总要用倾斜向上的长线条刻画,笔锋随高度渐次变轻,仿佛将信仰的崇高感也拉向天际;而江南水乡的马头墙则需用短促的折线堆叠,笔触间的留白恰似墙缝里钻出的青苔,透着岁月浸润的温润。
光影在铅笔的游走中悄然生长。顺着阳光的方向铺陈的排线,让墙面泛起柔和的高光,而背光处的交叉线条则织出深沉的阴影,一明一暗间,建筑的立体感便从平面中挣脱出来。画老巷里的拱门时,往往在拱顶轻扫几笔,让阳光漏下的光斑在砖石上跳跃,而门楣下的浓墨重彩则藏着百年光阴的故事。那些刻意留下的飞白并非疏漏,而是为了模拟岁月侵蚀的斑驳,让斑驳的墙面如老者脸上的皱纹,每一道沟壑都藏着风雨的印记。
广告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